中秋節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短茣?middot;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月餅
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說法多種。
一說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如約于這天夜里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后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并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
另有一說為,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余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并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臣民。月餅從此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餅吃法
→脾虛體熱不宜吃月餅
月餅的加工過程要經過烘烤,因此,不管它五仁餡、蛋黃餡、肉餡,其性都偏熱,除豆沙餡外的月餅,過多食用后都會引起體內的濕癥。
首先,脾胃虛弱的人群不適宜吃月餅,否則月餅的膩甘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消化不良,實在要吃,也只能少量吃一點豆沙餡的月餅。
其次,體內偏熱的人也不能多吃月餅,尤其是南方多見的濕熱體質。否則不但不易消化,還會讓內火上升,出現長痘痘、便秘、牙齦浮腫等癥狀。
→含糖月餅糖尿病人慎吃
雖然不少月餅宣稱是低糖”月餅,但是否真的低糖,還要經過權威機構的嚴格認證。
普通月餅加工過程中使用過多的糖分,會導致血糖進一步增高,對原有高血壓、心血管病的人而言,多吃含糖月餅,會導致腸胃負擔增加,從而使血液集中在胃部,身體的其他部位出現血供不足,導致頭暈等現象發生。
脾胃虛弱的人吃含糖月餅后,容易打呃,胃賁門處感到堵得慌,先感到腹痛難忍,隨后轉為腹瀉癥狀。
→科學吃法:每次不過半
月餅到底哪些人能吃?自我感覺比較健康、平時飲食起居較科學者,可適當享用月餅的美味。但也要注意適度,每次吃好不超過半個,并且要細嚼慢咽,防止消化不良。
吃月餅時,建議同時喝熱水,好是泡一杯綠茶,一旦臉色發青、發紫,說明血液供應出現問題。
吃月餅后出現打呃者,建議下頓飯的間隔要延長,并多喝綠茶。第二天早起后,千萬不能吃干食,如大餅、油條、糯米等,否則胃腸功能更難恢復。